黑龙江职教社常务副主任孙万良讲——
黑龙江职教社常务副主任孙万良在2011年黑龙江省温暖工程为农服务宁安现场研讨会总结发言中讲到:
黑龙江中华职教社在温暖工程为农服务的长期实践中,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温暖工程与农科教企劳相结合。我省温暖工程在农村推进的时候,不少县级社充分发挥了农科教相结合的作用,采取牵线搭桥、整合资源的办法,将教育之源、科技之水,源源不断的灌入农业之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泰来、龙江、林甸、克山、桦南等地都有过比较成功的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发展以大批农村劳务大军涌向城市为标志,出现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新的特征,而劳动部门、企业实体是安排、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主阵地,这就形成了温暖工程与教企劳的紧密结合,教育培训、劳动安排、企业就业三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培训劳务大军和培训新型农民也成为了温暖工程的双重任务。
二是专业技能性培训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农民工进城务工、或在当地转移到二、三产业,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这既是农民工谋生之需要,也是经济快速发展之需要。同时,对留守农民加紧进行种植、养殖、果蔬、大棚、药材、食用菌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既满足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也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两种类型的培训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和促进农村面貌的改变。可以说,这两个轮子一起转,一直是我省温暖工程为农服务的显著标志。例如,宁安的石岩、兰岗等分社的经验,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是项目实施与灵活推进相结合。07—08年省社积极实施了总社的“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按国际NGO组织项目管理模式的办法,在全省44个县(区)实施了这个项目,投入了上千万元,培训农民工30344人,就业率达到96.2%,效果显著,社会影响大。各地也争取了一些当地项目资金,例如,团体社员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争取了奶牛饲养专业户培训项目,获得上百万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围绕当地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政策或技术的大力支持。例如,尚志职教社围绕市里发展三莓产业,富锦职教社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开展技能培训的做法,不仅使温暖工程的思路得到扩展,也为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见,温暖工程争取项目领引,其推动力度大、见效快,而从实际出发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温暖工程活动,持之以恒,同样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四是提高农民素质与科技培训相结合。在实施温暖工程中,协调发展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使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与大力进行技能培训并重,从而培养出新一代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进步思想和公民意识的新型农民是当务之急。例如,延寿、克东职教社一手抓技能培训,一手抓农民素质提高很有成效。这说明我省温暖工程的实施,在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不仅抓住了付与农民先进技术,解决当前脱贫致富的重点问题,更注意了提高农民素质,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水平这个长期的关键问题。这个经验虽然还不够完善,但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会是很有意义的。
五是扶贫济困与关注民生共同富裕相结合。近些年来,我省温暖工程在关注农村贫困户、贫困学生的同时,又在新农村建设中将视野放宽于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如何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上。这应该成为我省温暖工程为农服务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例如,宁安职教社与农村专业协会联手协助当地开展农业科研、改良品种、推广新技术;泰来职教社协助乡镇治沙改地,以及通过吸收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逊克职教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示范培训基地的作用等帮助农民共同致富的经验都很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