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职业教育社是由教育界、经济界、科技界从事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人士组成的职业教育团体。
1917年5月6日,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联合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张謇、梁启超、伍廷芳、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立社伊始,中华职业教育社就设立了研究部,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创办中华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教育试验,编辑出版刊物和丛书,积极推动全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90多年来,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提出了“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和“敬业乐群”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职业教育“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和“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改革的先行者。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推进教育事业的同时,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1931年12月创办《救国通讯》,194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与迁川工厂联合会等共同发起成立民主建国会。在历史发展中,中华职业教育社逐渐成为既致力于职业教育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职业教育团体。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职业教育社所办事业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华职业教育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优良传统,突出自身特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运用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特色和优势,以社会化、市场化为导向,以开展服务为纽带,围绕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办学实验,遵循市场规律,拓展办学领域;强化服务职能,体现建社宗旨;突出品牌特色,推进温暖工程;加强与港、澳、台及国际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中华职业教育社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组建了民办教育协作网,在联系民办教育界代表人士方面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1995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并实施的温暖工程,旨在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为社会上迫切需要就业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开展的工作主要是:面向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培训,促进就业;面向农民开展就业和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资助贫困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实行智力扶贫;对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实施职业培训,为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指导、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的积极参与下,温暖工程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截至2007年底,已在全国建立温暖工程基地106个,累计培训460余万人,帮助180余万人实现就业,资助40余万名贫困生接受职业教育。2005年10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又启动了“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和“千所学校认捐温暖工程”。温暖工程的实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力开展同港、澳、台及海外职教界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同职业教育事业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和其他地区的联络渠道。2004年12月,中华职业教育社正式成为联合国公共信息部所联系的非政府组织成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关心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建设和发展。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职教社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团体,从职教社所走的道路,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工作,希望中华职业教育社恢复组织再“重放光彩”,称赞温暖工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赞扬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积极支持党和政府工作的可贵精神。进入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实施温暖工程中做出的成绩,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新的要求。这些都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2004年12月举行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选出由百余名教育、科技、经济界人士组成的理事会。理事长为成思危,副理事长为张榕明、周远清、李重庵、程贻举、王佐书、程路、周晋峰、李家杰、马国湘。
目前,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有地方组织,在哈尔滨、杭州、青岛、深圳、厦门等5个副省级城市建立了地方组织,在吉林(市)、贵阳两地建有直属总社管辖的市级组织。2.2万余名社员和1600余个团体社员单位活跃在全国各地,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