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 页 社务工作 社情介绍 机构组织 新闻动态 时事评论 教育动态 温暖工程 活动园地 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事评论 >> 正文

加强中美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来源:在2014年中美职业教育论坛上的讲话稿发布时间:2014-09-17 08:53:00作者:

加强中美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在2014年中美职业教育论坛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 鲁 昕
(2014年8月21日 大连)

尊敬的榕明主席,尊敬的***,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参加2014年中美职业教育论坛的各位代表相聚大连,以“现代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为主题,共同探讨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创新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城镇化建设,为推动两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对远道而来的美国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关注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就加强中美两国职业教育合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谈3点意见。
一、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主要贡献和工作进展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八大召开以来,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职业教育的主要贡献有:一是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出重要贡献。“十一五”以来,职业教育培养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年均新增就业人口1700万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约1000万人,成为中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信息服务、健康产业、星级酒店管理、营养服务、汽车服务等行业,七成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二是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水平,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职业教育成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的关键举措。三是为推动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90%以上来自于农村家庭,近3年有850万高职毕业生是家庭第一个大学生。95%以上的毕业生在城镇就业、有效促进了农村家庭学生带技能转移、带知识转变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四是为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做出重要贡献。据统计,2010届高职毕业生,就业三年后月收入与就业半年后相比翻了一番以上,58%的毕业生获得职位提升。职业教育有效地带动了家庭脱贫致富,切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五是为调整教育结构做出重要贡献。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4.5%,其中15.7%是高职做出的贡献;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其中是45%是中职作出的贡献。
职业教育的主要工作进展有:
(一)培养能力大幅增强。
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7万人,在校生293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23万所,在校生1922.97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5.06%、44%;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在校生974万人,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5.5%、39.45%。另有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5593万人。中国职业教育已具备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拓宽了毕业生从业渠道,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度和吻合度。职业学校毕业生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三)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职业教育结构从以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发展到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统筹设计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材体系等,着力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脱节、重复、交叉问题,推动中职和高职科学定位、协调发展、有机衔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建立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6种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

(四)产教融合更加密切。
在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引导下,基本形成了产教协同发展、校企共同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开展教育与产业定期对话协商活动,2011年以来累计举办产教对话活动40余场次,覆盖一、二、三次产业。各地建立了约700个职业教育集团,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1万多家企业、近600个科研机构和70%以上的中职校、90%以上的高职校。组建了59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教学委员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部门,汇集行业、企业等多领域3000名专家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五)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50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覆盖城乡、面向所有人群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完善,职业院校的办学面貌为之一新。实施重大专项,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学校、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包括100所国家示范建设高等职业学校,100所国家骨干建设高等职业学校,1000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等。
(六)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以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为基础,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基本形成覆盖学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管理、教师配置与资格标准、学生实习管理与风险防范、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政策体系。近年来,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10多个政策性文件。各地也办不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七)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在天津、广西、黑龙江、辽宁沈阳、山东潍坊、浙江宁波、安徽皖江城市带等地建立了10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全国确定了56项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试点项目。通过建立试验区、实施试点项目、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发展模式提供实践经验。
(八)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中国与30多个国家、十几个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覆盖政策对话、人员互访、校际交流、人员培训、技术培训、课程开发、学校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近年来,在政府层面强化了定期对话和合作机制,累计选派了7000多名职业院校校长、教师到国外进修。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面向非洲国家举办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培训班,并积极探索在其他国家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路和重点举措
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更加强调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明确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人成才“立交桥”;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创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六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落实政府和各方面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为逐项落实这些战略任务,中国政府将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工作:(一)制定实施配套法规政策。
修订职业教育法、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改革完善用人政策,推进教育和生产过程相衔接、教育和劳动制度相配套、教育与市场评价相结合。按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要求,重点抓好考试招生改革、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沟通,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本科高校转型等关键之都的建设。
(二)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
按照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部署,明确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引导本科职业院校、专科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着力打通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为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多次选择、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提供机会。
(三)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水平,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四)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统筹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形成多元主体办学,引导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公民个人积极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提倡多种形式办学、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统筹用好社会捐赠资金、民间资本、国(境)外资金等。
(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即: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分类制定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政策,将适宜行业承担的工作(如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推进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开展质量评估等)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交给行业,充分发挥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提升行业指导能力。发挥好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制定实施激励政策,创新集团化办学等形式,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六)推进职业院校精细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扩大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成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各利益相关方都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七)推动各级政策落实职责。
落实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主要侄儿。通过完善稳定投入机制、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加强督导评估等措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收入制度,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院校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八)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建立健全政府职业教育政策信息平台,保证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创新政策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典型案例,发挥试点先行、示范引路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形式,倡导尊重职业人才的价值观,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浓厚氛围。
三、深化中美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获益匪浅。现代职业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就必须以全球视角思考问题,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努力对接国际标准。社区学院是美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以开放灵活的办学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就业教育、转学教育和技能培训、终身教育需求的办学体系,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参考。下面我就深化中美两国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提4点希望:
一是完善双边合作机制。中美两国已经建立了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定期对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事务开展对话、增进了解、拓展合作。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对于中美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依托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扩大双方职业教育政策对话,定期交流分享两国在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和制度机制等领域的共识与合作。
二是发挥社团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通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组织,有力地推动了两国职教领域的务实合作,包括参加美方年会、开展校长对话、启动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试点等。希望再推动两国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挥中华职教社及其他学会、协会等社团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推进两国产业界开展经常性交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深化职业院校合作。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进一步做好已有合作项目,在中国职业院校中遴选学校,与美国社区学院深化交流与合作,重点在学生培养、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开发、管理创新、教师和校长培训等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
四是加强科研机构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科研的有力支撑。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希望双方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形成定期交流机制,共同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在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业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当前,中国正在经历快速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如果缺乏在城市就业和生活的技能,城镇化将变成巨大的就业压力、社会稳定压力。本次论坛就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改革等问题展开研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本次论坛的主要发起者——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倡导、研究和实施职业教育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多年来,中华职教社在服务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为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论坛是中美双方开展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起点,也是新的机遇。希望两国职教界人士齐心协力,密切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取得更大发展,为两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8 © Copyright 佳木斯中华职业教育社
技术支持:金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黑ICP备075024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