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9月1日,应英国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瑞士卢塞恩建筑及贸易职业教育中心、拉珀斯维尔尤纳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的邀请,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任团长,广西自治区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吴振秋、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陈南军、中华职业教育社社会服务部部长王朝霞等为成员的职业教育参访团赴英国、瑞士、德国进行职业教育考察,与所到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共同探讨了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以及今后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事宜。
参访团一行先后访问了英国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瑞士卢塞恩建筑及贸易职业教育中心、拉珀斯维尔尤纳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并分别与各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负责人就各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协作参与情况以及职业培训发展情况等进行了交流与座谈,详细了解了各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优势、参与各方的相互关系以及标准制定、考核认证等情况。参访团还实地参观了瑞士卢塞恩建筑及贸易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场地及其电器训练公司,拉珀斯维尔尤纳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及教学课堂和实训基地,与学校师生进行了交流,参观了瑞士GEBERIT集团,深入了解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情况。
在与各参访机构交流中,杨农副总干事介绍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发展情况、工作领域以及所开展的特色工作,并向参访机构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英国访问期间,参访团与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的国际项目部总监Seungeun
Chang女士进行了深入沟通与交流,了解到学徒制一直是英国职业教育的典型形式,到本世纪初,形成了被国际职业教育界推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英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包括: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高效实用的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Modern
Apprenticeship);遍布全国的职业教育中心(Centres
of Vocational Excellence)和先进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NQVs
& GNQVs)。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是英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他为14岁至26岁的青年提供了一种边学习、边工作,既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又获得一定工作报酬的学习方式。学员在完成所有课程后可以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的考试获得NVQ3或者GNVQ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证书的学员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通过招生考试重新回到普通高等院校完成学位教育。这一教学方式为年轻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是以能力培养和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式。英国的国家职业教育认证体系(NVQs
& GNVQ)根据接受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分为六个等级,英国政府通过教育法案明确职业教育资格证书与相应等级的普通学历证书具有同等地位,等值互通。任何获得NVQ3以上职业资格认证的青年都可以凭此参加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从而继续完成高等学历教育。这为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建立了立交桥,为青年人成长成材提供了更加广泛、灵活的选择。
在瑞士参访期间了解到,与英国一样,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是瑞士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适龄青年参与学徒制的比例在60%以上。瑞士现行的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在继承传统学徒制基础之上,增添职业学校和入门培训形成的特有的“三元”学习模式。从管理体制、经费来源、教学方式、师资培养、学徒的待遇和继续教育、学徒的主要学习内容、考试方法等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体系。这一体系得以有效实施并成功运行,则离不开其有效的保障机制,其中包括责任分明的管理机制、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有效的信息指导和沟通机制。瑞士的职业教育以实践培训为主,学徒期一般是三至四年,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公司或企业接受业务培训,另一部分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职业培训由联邦政府负责,联邦认可颁发有关文凭,即联邦技能证书和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学生可以获得职业高中毕业文凭,凭该文凭学生可以在高等专业学院继续深造。这一教育体系,保证企业界可以选择聘用到在专业领域受过良好教育和实践培训的雇员。另外,瑞士和欧盟还签有双边协议,双方相互承认这种职业教育文凭。各个州都设有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协调与其它州之间的教育标准。瑞士职业教育实施因材施教,为优秀职教学生的发展提供促进措施。
瑞士佩里普鲁斯公司董事总经理皮特博士全程陪同参访,详细介绍各培训机构的情况。他对我社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希望将于10月份到中国访问时再次拜访我社,共商合作事宜。
在德国参访期间,FOM大学总监Beschorner博士欢迎代表团的来访,他介绍了FOM大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学校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理论紧密联系实践是FOM大学办学的宗旨。Beschorner博士还介绍了德国的双轨制教育的基本情况,并且和其他欧洲国家做了横向对比。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被视为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的共同行为。他认为,德国双轨制教育系统对德国较高的年轻人就业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在中国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了新的课题,双轨制教育或许是解决的途径之一。杨农副总干事高度赞赏FOM大学的迅速发展,他说,在不长的时间内FOM大学已拥有37000名在校学生并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私立高校之一。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理论联系实际和以应用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杨农副总干事向Beschorner博士介绍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情况,与Beschorner博士探讨了一些新的项目构思,提出了为中国职业院校学生提供积累国际化经验的机会的设想。
通过此次访问,双方就进一步深入交流合作达成共识, Beschorner博士表示将在适当时候对我社进行回访,为实质性交流做进一步沟通。
由于组织安排周密,接待方对此次参访活动高度重视,对各项参访日程做了精心对接,参访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通过这次参访活动,代表团成员对英国、瑞士和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开展情况以及国家职业认证制和现代学徒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等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此次参访,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机构及职业院校建立了密切联系,使我社对外交流工作得到进一步拓展,既开阔了眼界,又建立了深化合作的交流渠道,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英国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张升银到访我社
英国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张升银一行到访我社。杨农副总干事接待了到访客人,社会服务部部长王朝霞,联络部部长缪飞、副调研员李敏等参加接待。
杨农副总干事对张生银主任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教育代表团八月底赴英国考察时,有幸访问了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就未来的交流与合作等事宜与张主任进行了会谈。今天,张主任能在此次中国之行繁忙公务活动中抽时间拜访职教社,对于双方增进了解、深入探讨合作很有意义。
张升银主任希望中华职教社代表团的英国之行有所收获。她表示,之前在英国的会谈时间短暂,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彼此,所以这次来华虽然行程很紧张,还是决定拜访中华职教社。张主任介绍,威斯敏斯特学院位于英国伦敦的市中心,是英国唯一一所位处伦敦市中心核心地段的职业学院,学院由威斯敏斯特学院和金斯威学院在英国国务大臣的批准下于2001年9月1日正式合并。新合并的学校规模庞大,开设的专业领域包括:酒店及餐饮业管理、旅游、休闲、语言、商业与信息技术、时装设计和大众传媒等。
张主任注意到,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并于近期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她说,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的一种育人模式,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旨在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其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结果导向的管理策略。中英两国职业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有很多合作的契合点。中华职业教育社历史悠久、影响力大、事业覆盖面广,而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有政府背景和取得其支持的资源,同时在职业教育领域也有较大影响和广泛的社会和人脉网络,这些都可以为双方的合作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杨农副总干事认为中华职教社与英国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的合作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关键是要经过深入沟通和研究,审慎地选定参与合作的地区、学校和适合的合作模式,使项目切实落地,并最终达成合作的常态化,共同为推动中英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努力。